「2020年臺南美展」即日起至10月11日止,於臺南文化中心各藝廊展出,訂於9月27日(日)下午2時30分,在「台糖長榮酒店(臺南店)三樓嘉賓廳」隆重舉行頒獎典禮,屆時將邀請各類評委、本市藝文人士及所有得獎者及其親朋好友蒞臨參加。
本年度六類得獎作品總計展出168件,三位「臺南獎」得獎者分別是
(1)西方媒材類-李貞潔;得獎作品「人體」
(2)傳統工藝類-戴瑋志;得獎作品「歌舞送行-牽亡歌」。
(3)立體造型類-王春風;得獎作品「超樂巔峰」。另三類第一名分別為
(4)東方媒材類-劉心;得獎作品「鬱乎蒼蒼」。
(5)書法類-陳侶男;得獎作品「下營茅港尾八景」。
(6)攝影影像類-方義雄;得獎作品「台灣廟宇民俗祭典盛況」。
三件臺南獎作品,其中李貞潔之西方媒材作品「人體」,是以整體偏灰暗色調結合多媒材運用,以隨手可撿拾之現成物搭配將畫面切割成等份的方式,抽象表現強烈的孤獨感,手法獨到。而王春風得陶藝作品「超樂巔峰」是一座具有360度「環景」效果的陶藝作品,其出彩的人物肢體的表現、造型優美精煉、釉色上彩精確的拿捏、細節處理到位,共同演繹出音樂及舞蹈的融合,作品整體感圓滿,成功以靜態陶藝作品表現動態音樂舞蹈之美。而傳統工藝類則由73年次的戴瑋志獲得臺南獎,其作品「歌舞送行-牽亡歌」題材新穎,跳脫窠臼改以貼近生活作為題材,創作出傳統喪事中引領亡魂順利通過地府各大關卡,到達十殿受審,具有宗教信仰意義的傳統陣頭「牽亡歌」。這樣在地的作品中也看到年青一代傳承傳統工藝之成果,其在臺南的生根已然茁壯。
另外是今年立體造型類參賽者出現具有永久居留證之外籍創作者,來自印尼的洪佐亨現定居於臺南,因有感於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遽變的社會狀態而創作了其作品,作品以雙關語取名為「搖疫/搖曳」也獲得了立體造型類第二名的好成績。
三位「臺南獎」得主作品共9件、傳統工藝類22件以及立體造型類作品18件,於該中心文物陳列館一樓展出,東方媒材類21件、書法類22件於第一藝廊(文物陳列館二樓)。西方媒材類58件於第二、三藝廊(演藝廳地下一樓)、攝影影像類27件於第三藝廊(國際廳地下一樓)展出。歡迎愛好藝術創作的民眾踴躍前往參觀,相信在展出時,定可讓觀賞者驚艷。
其餘各類優選、佳作及入選者名單,可至臺南文化中心網站
【網址http://www.tmcc.gov.tw】。【最新消息】或來電查詢,
【查詢電話】:06-2692864轉300-307(視覺藝術組)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油於藝」-2020年台灣中油美展將於109年10月9日至10月18日在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2展廳展出百餘幅水墨畫、書法、油畫、水彩、攝影等創作,主題內容涵蓋山水、花鳥、走獸,兼以傳統及現代等手法展現,藝采紛呈,並於10月9日上午10時舉辦開幕式,歡迎喜好繪畫藝術的朋友蒞臨欣賞。
台灣中油公司 1946 年 6 月 1 日創建於上海,成立至今已逾74年,為國內能源主要生產與供應者,同時帶動石化相關工業發展,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重大。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辦單位,台灣中油表示,同仁平時兢兢業業於工作,公餘之暇,追求人文藝術,自費聘請專業老師指導美術創作,藉以紓解工作壓力,豐沛心靈。水墨畫方面聘請涂璨琳、洪瑞霞教授指導,書法指導教授是黃一鳴博士,油畫水彩的指導教授是馮德偉老師,每一位老師都是各個領域的專家與菁英。
主辦單位說,美術社同仁都是無償提供作品推廣藝文活動,而中油公司員工於繁忙工作之餘,能在專業老師帶領下,接受藝術的薰陶,既紓解工作壓力,也讓心靈有所依託,敬邀各界同好蒞臨觀賞,並給予批評與指導。
【油於藝-2020年台灣中油美展】
主辦單位: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展覽期間:109年10月9日至10月18日 上午9時至下午6時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2展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邱錦美 桌上牡丹花
傅肇基 漫步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站在雲端上的藝術領導者
在臺灣美術發展史中位居特殊而重要地位的學者─陳景容,本次跨足素描、油畫、馬賽克鑲嵌畫等多元創作,於今日10月11日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一)「陳景容86回顧展—音樂、乞丐和信仰的世界」舉辦開幕式,文化局局長張大春於開幕現場帶來盧秀燕市長的祝福,除了極力讚許陳景容作品精彩且不容錯過,亦邀請陳景容參與綠美圖完工後的展出,並加強與南美館等重要藝文場館的雙邊合作!
就如早期前輩追求藝術、真理的執著與毅力,陳景容是臺灣第一位取得東京藝術大學當時最高等藝術文憑的學者,他回國後致力於橋接歐洲藝術的精髓到亟待補全的臺灣美術當中,親身示範文藝復興以來人本與古典精神之追求,並宣揚建構藝術語言所需的理性思維,如此熱情不只顯露在他數十年來大量的藝術理論著作裡,更體現於油畫、素描與馬賽克等眾多媒材作品之中。
此次「陳景容86回顧展—音樂、乞丐和信仰的世界」是陳景容近年來重要的創作回顧展,他長期至巴黎及歐洲旅行,對巴黎的人文、風景皆有深刻的了解,又因喜好古典音樂,創作了許多以歐洲為背景的音樂主題創作。本次將展出以音樂、乞丐與信仰為題材的作品,其中「音樂、乞丐」之作大部份為素描,不擅長用言語來表達內心的他,陳述自己的繪畫觀卻很簡單:「素描是一個畫家最基本的修養,一個畫家即使不善用色,只要具備良好的素描基礎和善感的心,畫在哪裡都不易失敗。」此外,以「信仰」為主題的作品更展現他對各種信仰的開闊心胸,不論任何宗教他都認為有其道理與那虔誠、靜謐的美。
雖已過耄耋之年,但是陳景容對創作的動力及熱誠依然不滅,現場展示數件500號尺寸作品,宏大震撼,呈現大師創作歷程中至現今對文藝復興的智慧與精神,走一趟大墩文化中心,讓我們一起蒞臨展場親身感受藝術家如何以其飽滿的創作能量與熱情來營造這場美好的視覺饗宴。展期自10月10日至10月28日,詳情請參考大墩文化中心網站 www.dadun.culture.taichung.gov.tw
陳景容老師雲端美術館
https://www.191art.com.tw/news-in.php?page=1&cls=1&id=748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中部女畫家首度於國館博愛藝廊舉辦個展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的「恆常─黃秋月2020創作展」自10月7日至26日在該館博愛藝廊盛大展出,10月11日下午2時30分舉行開幕式。出席貴賓包括中部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倪朝龍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蘇憲法教授、高雄水彩畫會陳文龍會長、全國油畫學會楊永福理事長、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呂燕卿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原新竹師院退休)樊湘濱教授、席慕蓉教授、展出藝術家黃秋月及國父紀念館梁永斐館長等。
國父紀念館梁永斐館長表示,黃秋月畢業於新竹師專,該校培育了相當多的美術人才,藝術家黃秋月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次展出的場地博愛藝廊是國父紀念館除了中山國家畫廊以外最重要的展覽場地,原本只提供重要藝術團體聯展或極資深藝術家個展使用,這次安排年齡僅為中生代的黃秋月在博愛藝廊舉辦個展,除了她的創作實力獲得展覽審議委員一致肯定,也顯示國父紀念館對女性藝術家的重視。梁永斐館長指出黃秋月作品呈具有六個特點,一、打破自我,融合大家。二、生命樂章,用色大膽。三、多元媒材,多種技巧,運用不同媒材及滴、潑、甩、流、刻、印、貼、寫等進行創作。四、空靈美學,令人神遊。五、心清則畫潔,畫潔源自於心誠。六、持續精進,開創新局,畫風如詩如歌,可頌可聽可看。
中部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倪朝龍教授感謝國父念館提供優質場地,讓中部藝術家能夠於臺北辦理大展。藝術家黃秋月老師,畢業於新竹師院美教系,曾獲得水彩獲公教美展第一名、第44屆省美展水彩部第一名、第55屆全國油畫展第一名。其創作歷程,博覽佐伯佑三、佐藤公聰、三岸節子、塔皮埃(Antoni Tàpies)等中外名家的畫作,透過內心的感受轉化,理性的解析組合,建構出新的繪畫語言。2005年至2006年以浮光、掠影為主題創作,從具象形體的抽離以及形體的簡化中逐漸邁入造型、理性排列,純以點、線、面繪畫元素建構的畫面,出現隱約的形體暗示,更具現代感的個性化色彩。慢慢她建立穩定的繪畫風格,也開始普遍獲得畫界肯定和繪畫市場青睞。此次畫展,集她多年的創作近百幅作品,其創作是性靈的,深刻的,卻也是踏實的,充滿書道性與符號性的文人特質,有別於一般視覺體驗。
另外少為人知的,黃秋月長期為神經僵直的病痛所苦,但憑著堅韌的意志力對抗上天的「磨練」,以意志力去控制肌肉的抽痛,將畫畫升至心靈層次的寄託,將沉重自我的情緒負擔,藉由畫布表達;她試著恣意傾倒顏料,痛快淋漓的揮灑,彷如在陳述自我的情感,逐漸她自由了,發現不經意的自然意象符號和圖騰,是一種悠遊似的享受。「繪畫」對於黃秋月,已不止是一種記錄,一種語言,還是一種需求、一種釋放、一種可以觀看世界及內心的方法。
蘇憲法教授表示黃秋月致力於抽象繪畫的創作15年以上,雖然受到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塔皮埃(Antoni Tàpies)的影響,但黃秋月抽象作品中似乎描繪風景及故事,承載生活點滴及回憶,加上視覺經驗的累積,成為她一系列風格。她所使用土黃色系也是大地顏色,發揮到淋漓盡致。媒材上運用不同厚度細沙、鉛筆及炭筆類等似水泥般舖疊於畫面上,再加以刻畫,呈現出作品虛實、層疊並大色塊表現空間感,加上畫面色彩協調性,是傑出的女性藝術家,本次能在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展出,實至名歸。
藝術家黃秋月感謝國父紀念館提供最好的展覽場地舉辦展覽,本次展覽主軸以展出10年內的創作為主,並輔以早期作品,呈現個人創作從眼睛看到的到內心想要的創作歷程。
該展藝術家黃秋月教授展出96件精采作品,整體創作橫跨她20年以上的歷程,相關資訊請逕上國立國父紀念館全球資訊網網站www.yatsen.gov.tw查詢,或電洽該館服務臺(02) 27588008分機545、546。
https://www.191art.com.tw/news-in.php?page=1&cls=2&id=747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月3至8日於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期間展出

倫勃朗・凡・瑞金(或譯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
《亞伯拉罕與天使》油彩畫板 估價2,000-3,000萬美元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人收藏最偉大的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之一
預計在紐約2021年1月蘇富比大師週拍賣會上的估價超過8000萬美元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極老師創作以生命,活的藝術為脈絡,發展「鏽蝕藝術」(銅化學氧化繪畫)-意旨使用銅板與化學藥劑的反應產生顏色,運用溫度、時間等經驗,控制與掌握其顏色變化和定形過程,使用工具畫筆創作造型、筆觸、空間等繪畫原理和相關技法。
而藉由從臺灣提出當代藝術中的「鏽蝕藝術」形式,讓藝術家吳極將新穎的繪畫美學和藝術形式帶入亞洲藝術文化圈,串起中西悠久的藝術歷史,進而呈現臺灣藝文多元性,表達藝術形式多樣性,讓當代藝術邁向更具突破和變化的未來。本次展出作品將結合公益義賣來回饋社會,給需要幫助的獨居老人。

展覽時間:109年10月2日(星期五)至109年11月1日(星期日),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中興新村虎山藝術館2樓展覽室
開幕式:109年10月3日(星期六)上午 10:30(請佩戴口罩)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加入Google藝術與文化(Google Arts and Culture)的行列,在平台上解密上百件精選典藏作品,並開設七個線上展覽,開放全球網友瀏覽。Google藝術與文化是Google文化學院(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下的計畫,目前已與 70 個國家/地區的 1,400 多個文化研究機構合作,提供使用者搜尋及瀏覽藝術品、地標和文物遺跡,及透過數位展覽認識館藏背後的故事。國美館是臺灣第一個加入Google藝術與文化平台的公立美術館,頁面即日開放線上瀏覽,邀請臺灣與全球網友透過網路認識國美館及臺灣美術。
國美館精選150件典藏品發佈於Google藝術與文化平台,包含油畫、水彩畫、膠彩畫、水墨畫、書法、攝影及雕塑等。不同於觀看現場展覽時需與作品保有安全距離、或受限於作品尺幅大小無法仔細觀看,在Google藝術與文化平台上釋出的高解析度影像讓使用者可以近距離觀看作品細節,每件作品並搭配深入淺出的圖說,帶領觀者認識典藏品。作品包含國美館典藏的國寶林玉山老師〈蓮池〉、重要古物陳澄波〈淡水風景〉、〈嘉義遊園地〉等,最早推動臺灣現代美術教育系統化的重要畫家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鄉原古統等日籍藝術家作品,前輩藝術家倪蔣懷、呂鐵州及前輩攝影家黃則修、鄧南光、許淵富等作品,讓網友能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認識國美館及典藏品。
除典藏品的高清解析度影像外,國美館並同步推出「探索雕塑園區」、「你應該認識的臺灣前輩藝術家」、「黑白照片裡的老臺灣」、「給每個人的展覽『家‧屋』」、「鎮館之寶」、「孩子們,到美術館玩!」及「美術館內的隱藏空間」等七個線上展覽,以簡單淺顯的文字敘述帶領網友認識國美館戶外園區、館內空間、特展及典藏品。此外,國美館也在Google街景服務支援下建立館內360度全景觀看,包含展覽室及過去難得對外公開的典藏庫房,以及國美館新典藏庫落成時造成轟動的「寶庫解密」特展。Google藝術與文化平台在網路瀏覽之外,也可下載手機應用程式。手機用戶並可結合擴增實境(AR),讓身處環境變身美術館,隨時隨地均可觀賞。歡迎全球網友以全新方式認識國美館及國美館典藏。
https://www.191art.com.tw/news-in.php?page=1&cls=2&id=742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主辦的第12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舉行。本屆雙年展由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法國獨立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共同策展,並特別邀請臺灣獨立策展人林怡華(Eva Lin)策劃公眾計畫,將呈獻來自全球25個國家及地區、58位參與者及團隊的作品。本屆雙年展的主題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來自於拉圖和圭納提出的假設:「全世界的人們不再對『生活在地球上的意義』有共識。當一連串衝突一觸即發,我們目睹了人們立場的分歧:似乎已放棄地球的人、試圖使環境變得更宜居的人,以及那些宇宙觀與全球化發展相斥的人等。」
本年度雙年展呼籲人們應開啟彼此如何看待及應對當前環境的討論。藉由集結人文、歷史、地質學、海洋科學、社會學和政治科學等多元領域知識作為展覽的架構基礎,伴隨著激發人們思考與對話、豐富多元的公眾計畫,雙年展企圖以星球的角度審視人們價值之間的差異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出詰問。本次展覽將美術館視為一個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參與者將於其中描摹各個星球之間相互拉扯的「萬有引力」,包含無視星球負載極限而堅持實行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Planet GLOBALIZATION);以及關心氣候變遷並試圖調和永續與發展之間矛盾的「實地星球」(Planet TERRESTRIAL)等。
本次展出亮點作品包括美國團隊Milliøns建築工作室(澤娜・柯瑞騰 & 約翰・梅(Zeina Koreitem & John May))的全新委託創作《建築的鬼田》(The Ghost Acres of Architecture),藉由呈現20世紀最具指標性的建築之一——曼哈頓西格拉姆大廈(the Seagram Building in Manhattan)案例,探討建築如何以最具創造性的方式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臺灣藝術家蘇郁心藉由委託創作錄像裝置《參照系》,探問數字及度量單位關係如何從田野、實驗室到資料庫的過程中被格式化,並研討圖像在臨界區(Critical Zone)田野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部份作品探索地表與及其上生命動態之間的關係:挪威藝術家瑪利安.莫里(Marianne Morild)的系列畫作,具現了從地面「撕裂」而出的懸浮地表碎片。臺灣排灣族藝術家峨塞.達給伐歷(Cemelesai Takivalet)將推出委託創作《病毒系列》,描繪想像中從野生世界釋放出來的巨大病毒,視之為自然對人類侵襲與破壞環境的回應,藉此顛覆「入侵」的主客邏輯。法國藝術家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的裝置作品《深水》(Exomind (Deep Water))呈現一個頭部被蜂窩遮蔽的女性塑像;伴隨這座雕像而進駐的「外來」生態系統,透過為其他生命傳授花粉而生長,並在這個瞬息萬變、多孔隙且環環相扣的環境中不斷自我調節。完整參與者名單請參閱附件。
雙年展期間將舉辦一系列回應展覽時空脈絡並從在地出發的公眾計畫,匯聚藝術家與思想家們探討關鍵的地緣政治與生態議題。若展覽是各星球的擬像,公眾計畫則代表這些不同星球之間的碰撞。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表示:「我們認為當務之急並不僅是要從多方角度促進討論,而是更進一步探索替代方案以達到調解的目的。因為我們意識到多元歧異的重要性,透過不可化約的邊陲、異於當代主流邏輯的土地哲思,以及邁向去人類中心的田野記憶,讓不可逆的結局出現轉機。」
藉由將藝術空間轉化為實驗場域以回應在地情境與知識,公眾計畫企圖重新建立與土地萬物的關係,並開啟交流共學的機會。核心計畫之一為「協商劇場」,由北美館、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學者及五所大學的學生合作,引用本屆雙年展「政治協商的合縱連橫」概念,針對氣候變遷覺察、核廢料處理困境、塑化劑究責、離岸風電建置爭議以及助孕科技等臺灣當下急迫需探究的議題,以角色代入和情境模擬,進行談判、辯論、協商等實際演練,探索公共治理應對現有僵局提出的創新思考和可能解方。「通往世界的獸徑」則包含跨學科討論與互動工作坊,如科幻小說書寫、空氣偵測漫遊展演、史料判讀與踏查等,並帶著民眾出走美術館來到荒野,鼓勵參與者運用身體感知描繪跨越地圖疆界的空間、以全新的方式體驗並理解自然與鄉土。
開幕當天將舉行論壇作為雙年展周邊活動的開端,匯聚國際及本地知名策展人、藝術家及學者就本屆主題發表其觀點,討論如何引入新協商策略於環境討論領域中。2018台北雙年展的共同策展人吳瑪悧將參加圓桌會議,其他講者包括:獨立策展人奧莉薇亞.亞娜妮(Olivia Anani)、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君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黃建宏,及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保羅(Paul Jobin)等。
2020台北雙年展因其回應當代困境的主題引起許多人共鳴,更獲得各界支持:主力贊助為財團法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長期扶植當代藝術發展而聞名的瑞士LUMA基金會亦提供贊助。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馮寄台董事長表示:「後疫情時代,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致力消弭民眾與藝術的『社_交_距_離』,更透過邀請偏鄉學童到北美館觀展扎根藝術教育,讓他們開啟視野、認識世界。我們深信,越是艱難的時候,藝術越能發揮關鍵影響力!」
https://www.191art.com.tw/news-in.php?page=1&cls=2&id=741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著高美館典藏,來趟時光旅行吧!
高雄於1920年9月從「打狗」改制為「高雄州」,為紀念高雄滿百歲的今日,高雄市立美術館特別推出以館藏作品所策畫的系列展覽《凝視與穿越: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由美術館內的「風景典藏體驗展」,串連起位於文化中心之「石鼓風景光廊」,於即日起展至2021年1月3日,透過超過百件的典藏及影像,構築在地圖像符碼的時空迴廊,帶領觀眾穿越城市今昔,在藝術作品中探索高雄百年來的人文地景。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銀行文教基金會長期深耕本土藝術,自2011年起,於第一銀行總行的「第一藝術空間」舉辦藝術展覽,提供國內藝術家創作發表之平台與機會,為本土藝術帶來支持與活力,並讓同仁與客戶能多欣賞藝術,提升正向思考的人生態度。第112場展覽特別邀請臺灣當代藝術家蔣金蘭老師展出簡潔抽象的幾何形式油畫創作,表現一種潛藏宇宙自然之中,深層而難以言述,循環運行之精神力量,歡迎各界蒞臨欣賞。
蔣老師的繪畫擁有動靜皆宜、虛實相應、色彩雋永與肌理豐厚等特色。動靜皆宜是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以理性為主,感性點綴;動中有靜、靜而後定,從自然中所體悟的結構秩序,發展出兼具數理與美學的精采作品。虛實方面,表現的是一種東方古典哲學,陰陽相輔、虛實相應,留白空間與實體空間同等重要,需要和諧的共生共存。色彩部分,常取用自然界的湛藍與墨綠,細膩而沉靜的色調慢慢堆疊,搭配肌理豐厚的複合媒材,呈現出耐人尋味的色彩詩意。
創作之餘,蔣老師喜愛遊歷四方、體驗各地,觀賞歲月在自然裡留下的痕跡,然而,她相信藝術創作就像創造一個新生命般,完成後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充滿生命力!人類近年來肆無忌憚的擴張與奪取,將敬天知命、尊重自然的傳統思想拋至腦後,導致地球各地危機四起;人類與自然本該和諧共存,雙生雙依,需要適當的平衡與互動,第一銀行文教基金會希望藉由蔣老師觀山水的系列作品,喚醒現代人們對永恆自然的尊敬與保護。
展覽地點:第一銀行總行1樓大廳(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30號)
展覽日期:2020年10月6日至10月27日
展覽時間:每週一至週五9:00至15:30止
蔣金蘭雲端美術館 191art.com.tw/artist-works.php?a=97
線上展覽將同步展出,敬請期待..
191art.com.tw/news-in.php?page=1&cls=1&id=739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元互動體驗 繽紛視覺感受 「無所不彈」紙藝特展 10/1中秋登場
紙,沒有極限!卡片彈出立體建築、書本跳出3D世界;紙玩具暗藏機關,一觸碰就活起來!石膏雕像是紙做的,可以伸縮延展變魔術?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將於10/1中秋連假登場,引領民眾看見紙張如何彈立、彈開,如何從2D平面到3D立體,如何動滋動滋「活」起來!
紙藝無極限 展品動起來 / 豐富影片輔助 珍貴手稿露出
奇美博物館2016年曾推出《紙上奇蹟》摺紙特展,獲得熱烈迴響,在民眾的期盼下,今年10月《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特展終於登場,這將是「摺紙展」的延伸版,在「摺」的基礎上,加入「切割、黏貼、擠壓、翻轉、推拉」等紙上技藝,呈現出紙張從靜態到動態、平面到立體的神奇變化。此次共邀請國內外8組參展藝術家,包括美國立體書大師「大衛.卡特」、日本紙藝達人「中村開己」、台灣紙藝界翹楚「洪新富」、改寫雕塑語彙的中國藝術家「李洪波」、法國立體書人氣新銳「阿努克&路易斯」、德國紙藝工程師「彼得.達門」、丹麥塗鴉鬼才「記住我的名字」、台灣潛力新秀「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
《紙上奇蹟2》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以四大單元呈現,包括「一張紙,彈起無限可能」、「彈技術:掀開立體書的秘密」、「彈樣態:紙張變身術」、「彈創意:大師奇思妙想」。每件展品都有令人驚喜之處,例如暗藏機關的紙玩具,只要伸手觸碰或捏壓,紙玩具就會彈跳、翻筋斗或咬人;看起來堅硬無比的雕像竟會伸縮扭曲,原來是紙藝與創意的加乘魔法!還有五花八門的立體卡、立體書,在打開瞬間彈出變幻無窮的天地等。展覽也同步露出創作者珍貴手稿及近20支影片,希望透過手稿及動態影像的輔助,讓民眾輕鬆理解更多作品細節與藝術家的想法。
紙藝家工作室 現場神還原 / 七大互動區 從頭玩到尾
除了作品令人驚豔,展場設計更是充滿亮點。亮點一,「紙藝家工作室搬進展場」,以洪新富、中村開己為代表,讓民眾透過工作室更貼近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亮點二「七大互動體驗區」,體驗是最直接的感受,也是大小朋友的最愛。本展著重呈現紙藝從靜態到動態的過程,十分需要藉由體驗來感受其奧妙之處,因此特別設計大量且豐富多元的互動空間,讓遊客可以觸摸翻閱立體書、操作紙機關及紙玩具,還能現場DIY創作,更有藝術家設計的APP可以互動遊戲,歡迎民眾每一區都體驗看看。
繽紛情境展區 滿足視覺享受 / 大師影片教學 公開絕門密技
亮點三「拍照打卡視覺盛宴」,為了加深民眾的視覺感受,展場加入裝置藝術概念並著重空間情境的營造,無論是充滿童趣故事的立體書情境展區、詼諧搞怪的塗鴉展區、甚或兩大工作室等場景,預計都將成為網美拍照打卡熱點。再者,設置6座放大5至8倍的大型立體書作品,除了讓民眾清楚看見立體書開闔之間的運動過程,也使展區更顯活潑多變。亮點四「大師教學分享密技」,別以為這些神奇紙藝只有藝術家才做得出來,此次特別邀請立體書大師大衛拍攝教學影片,短短5分鐘就讓民眾掌握紙張平面到立體的要領,跟著大師輕鬆完成作品。
奇美博物館表示,每次特展推出,都希望打破一般人慣有的思維,提供耳目一新的觀點,同時透過親民的表達方式,讓不同族群都能理解與感受,進而在這裡找到樂趣。配合特展,館方也舉辦各類學習活動,除了有成人、兒童工作坊,並首度為長輩推出創齡學習課程,擴大服務對象。
《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展期自10/1至明年6/15止,全票300元、優惠票2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特價380元。詳細展覽內容及售票資訊請洽奇美博物館官網:chimeimuseum.org。
191art.com.tw/news-in.php?page=1&cls=2&id=738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0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今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隆重登場。9月29日在101大樓36樓會議室舉行展前記者會,搶先與臺北市政府共同曝光展會亮點。
臺北獨秀!疫情之中屹立不搖的國際級藝術博覽會
2020年,全球各大城市藝術活動停擺、延後或改為線上展出,例如知名展會巴塞爾藝術展的香港展會(Art Basel in Hong Kong)、邁阿密海灘展會(Art Basel in Miami Beach)、巴塞爾展會(Art Basel Basel);而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改至2022年、韓國KIAF國際藝術博覽會改為線上、東京藝術博覽會(Art Fair Tokyo)取消、倫敦的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實體展覽取消後改為線上;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也面臨長期閉館、裁員的困境。2020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自1992年開辦,27年來沒有中斷過,今年在困難中如期舉行,將臺北市打造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主題以《登峰 • 造極》期許自己,擁有不畏艱難而前行的勇氣邁向山峰,並創造極致的象徵氣象。大會今年仍然秉持2017年開創的「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理念,規劃《彼邦 • 吾鄉 — 東南亞戰後留台藝術家特展》,整理1950年代後期留學臺灣的僑生作品,展現留臺僑生歸國後如何將汲取自臺灣的藝術能量在故土澆灌,培養出藝文的花朵。於此同時,成立於2018年的「台灣藏家聯誼會」,也將舉辦第3屆的「台灣藏家收藏展」,藉由收藏作品的規劃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落實「產、官、學、藏」藝術生態鏈的推動策略。
亞洲必遊,行銷臺北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27年來奠定了亞洲重要核心展會的地位,在世界各地文化界已成為年度計劃,在每年10月底排定旅遊計劃,參觀ART TAIPEI的同時參訪台北市各大文化機構,2018年貴賓導覽規劃於忠泰美術館、鳳甲美術館、中信金融中心;2019年貴賓導覽前往台北當代藝術館、朋丁、台北國際藝術村,以及故宮博物院。ART TAIPEI近年打造「再品牌」效應,於2020年國際重要藝文活動停擺時,回望臺北,規劃與臺北市連結的特色展區,例如與台北101合作的「表裡之城 Visualizing the City」- 101攝影特展,從101觀看城市,也從城市中凝視101,以具體的攝影作品體現台北做為亞洲藝術與文化城市的特色與重要性。同時,ART TAIPEI打造「非營利藝術空間特展」展區,結合臺北各大非營利藝術空間例如臺灣藝文空間連線、順益台灣美術館、藝術進駐等等,集合了不同調性的藝術樣貌在ART TAIPEI展現藝術生態多元結構的切面以及多樣繽紛的藝術創作。
穩健產業,健全商貿
疫情肆虐,各國政府因應措施影響之下,出國商旅的經濟與時間成本大幅增加,2020 ART TAIPEI 國外展商數量減少,在這樣的國際局勢下,今年國外首度參加ART TAIPEI的展商仍然有6家,大於國內首度參展5家展商,可見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品牌效應,以及臺北位於亞洲的藝術市場定位,能夠有效吸引國外藝術產業來台參展;同時,位於瑞士的MAI36畫廊於2019年在臺北設立分公司,今年也首度參加ART TAIPEI,展現了立足臺北展望亞洲的商業佈局。2019 ART TAIPEI總計5日的展覽期間,藝術品交易與周邊食衣住行消費額總計突破13億,更榮幸獲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舉辦的109年度臺灣會展獎【展覽甲類金獎】,2020年更首度與全球最大藝術品交易電商「Artsy」合作,以藝術博覽會主辦方的角度導入臺灣參展畫廊的資料,進而有機會將ART TAIPEI展商進一步行銷至國際。
十大亮點,刷新品牌價值
一、「彼邦 • 吾鄉 — 東南亞戰後留臺藝術家特展」
ART TAIPEI秉持2017年開創的「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理念,三年來規劃了「臺灣前輩藝術家」、「臺灣戰後藝術家」以及「臺灣解嚴後與當代」三個特展,今年則規劃《彼邦 • 吾鄉 — 東南亞戰後留台藝術家特展》,整理1950年代後期留學臺灣的僑生作品,展現留臺僑生歸國後如何將汲取自臺灣的藝術能量在故土澆灌,培養出藝文的花朵。
二、「Art for the Next — 台灣藏家收藏展」
2020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以「產、官、學、藏」做為支撐藝術產業鏈的四大區塊,將收藏納入博覽會重點。早在2018年,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宣示成立「台灣藏家聯誼會」,作為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藏家服務平台,以提高ART TAIPEI 的實質收藏效益。同年(2018),ART TAIPEI 推出《開 • 窗 — 台灣藏家收藏展》,聚焦錄像藝術的收藏,2019年則以《佇立 • 遠望》為主題,呼應展會主題《光之再現》,2020年台灣藏家收藏展呼應ART TAIPEI的英文主題《Art for the Next》,藉著展出藏家藏品進一步強化四大區塊在藝術產業鏈上的契合度。
三、國際級公共藝術:名和晃平於羅浮宮金字塔展出之名作《Throne》
此次ART TAIPEI展出名和晃平的作品《Throne》。這件作品曾經在《Japonismes 2018》展出,地點在巴黎羅浮宮金字塔內;金色的王座飄浮於金字塔中心,引發人類思考自文明開始所遺留下來的權力體制,並思考未來的可能性。
四、瑞士 MAI 36 畫廊首次參展 ART TAIPEI
MAI 36 畫廊(MAI 36 GALERIE)1987年創立於瑞士蘇黎士,從1988年開始策劃舉辦展覽,與諸多國際著名藝術家開展合作至今。2019年在臺灣設立據點,2020年首次參展,帶來國際知名的杜塞道夫學派的藝術家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皮亞.弗萊斯(Pia Fries),德國藝術家馬格納斯.普萊森(Magnus Plessen)、以及自1988年就由MAI 36 畫廊代理的重要攝影家羅伯特·梅普爾索普 (Robert Mapplethorpe)的經典系列。藉由觀察 MAI 36 畫廊在臺灣的佈局,可以看見臺灣在藝術領域的耕耘已漸漸於國際嶄露頭角,期許未來臺灣的藝術版圖能如同此次ART TAIPEI主題一般:「登峰 • 造極」,以不畏艱難而前行的勇氣邁向山峰,並創造極致氣象。
五、藝術放映室 — 波濤最深處
探討紀錄片作為美學的一種形式,並訪問亞洲具代表性地區的女詩人群,地理橫跨台灣、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四國,以她們的共通情境、個人見解及詩篇來反應國家與政府政策,並逐次撥開歷史中的女性悲鳴、傳統壓迫和戰爭對於女性的敵意;同時凸顯變動社會中的女性詩人為爭脫各種束縛,所形成的亞洲新文學運動與豐富的思維世界。
六、表裡之城 Visualizing the City
台北101已經無所不在。站在101觀景台,城市的至高點,層層疊疊的城市地貌,就在眼前舖展,曲直並陳,人們的城市記憶在當下形塑了想像的共同體。從101觀看城市,也從城市中凝視101;在視差、全景、座標及鏡像的形式表現裡,體現建築內外,互為表裡的錯縱複雜。
七、「聚焦 • 臺灣 」 MIT 新人推薦特區 X 原住民新銳推薦特區 X 資深原住民藝術家特展
文化部於2008年推動的「MIT新人推薦特區」,自2013年開始與ART TAIPEI合作,透過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媒合畫廊並代理藝術家於博覽會的展覽銷售事宜,更進一步協助藝術家在展覽的實務上與宣傳銷售的現場接軌。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展出8藝術家中有7位具有國外留學、獲獎、展出的經驗,可以觀察出海外青年以國際經驗匯流臺灣,回望臺灣藝術生態的趨勢。而文化部與原民會2020年起以文化經濟面向考量共同推動原民文化發展政策,在ART TAIPEI展出資深原住民藝術家特展區及新銳原住民藝術家推薦特區,資深原住民的主題策展不談原權、土地、政治等批判性的嚴肅議題,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臺灣瑰寶其文化中生活美好的一面。
八、《 臺灣畫廊 • 產業史年表 》 第二冊出版
《臺灣畫廊 • 產業史年表》第二冊專論為鄭政誠先生執筆,以編年史的方式整理並書寫1981年到1990年間的畫廊產業史。在歷史的截點上,此刻梳理臺灣藝術產業史年表,有其關鍵價值與高度;關心臺灣美術史發展與延續不只是學者專家的專利,期許每一家畫廊都擁有將藝術家寫入美術史的胸懷,並以學術觀點優化產業質感。此計劃由畫廊協會現任理事長鍾經新女士啟動,歷時四年於2020年7月發表首冊專論,同年10月於ART TAIPEI發表第二冊的專論。1980年代為臺灣各個產業的高度起飛期,整體社會氣氛帶動畫廊產業的加速發展,藝文風氣也在報章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增長,當時的藝文風潮,也催生了持續27年不間斷的ART TAIPEI
九、ART TAIPEI X Artsy 與全球最大藝術品電商合作
2020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與世界最大藝術品消費電商Artsy合作,以藝術博覽會主辦方的角度導入參展畫廊的資料,進而有機會將臺灣畫廊行銷至國際;另一方面,此次的合作也疏通了與Artsy的交流渠道並建立共好機制,有助提供臺灣畫廊未來與國際電商的策略經驗。因應時代趨勢,線上展覽與線上購藏藝術品已成為國際藝術市場必經的藝術賞析渠道,實務上已有不少臺灣畫廊與Artsy進行合作,ART TAIPEI主辦方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秉持「共榮共好」的方針,期許透過此次合作,建立畫廊會員與Artsy合作的默契,進而展望未來合作的前景。
十、非營利藝術空間特展 展現臺灣藝術生態多元結構的切面
結合了順益台灣美術館、鴻梅新人獎、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桃園展演中心的TAxT桃園科技藝術節與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臺灣藝文空間連線、台灣第一代國寶漫畫藝術家【劉興欽】創作65週年特展、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協會、藝術進駐等等非營利藝術空間,藉著集合不同調性的藝術樣貌,在ART TAIPEI呈現臺灣土地上多樣繽紛的藝文創作。
2020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將於2020年10月22日至26日於台北世貿中心一館亮相,展開為期五天的藝術盛宴,成為全球藝術的閃亮焦點。展會將呈獻臺灣視野,並展現輻射國際的企圖心,也將洞悉趨勢,引領下一波藝術浪潮。
191art.com.tw/news-in.php?page=1&cls=2&id=737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古同秀—2020十秀雅集廿週年展」將於9月23日至10月4日在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4展廳展出,歡迎熱愛書法藝術的朋友共襄盛舉。
十秀雅集成立至今已20週年。二十年前指導老師薛平南先生由盤石書會成員中擇選10位女性書友,成立了後來極有特色、頗負知名度的小型書會,成員中有國內大型書會骨幹成員,有任教上庠資深教授,均富創作力及論述力。每雅聚,輒訂主題閱讀討論,以書藝創作、研究、觀摩為經,以閱讀文學、書論為緯。涉獵廣泛。
本次展覽以閱讀古今才女詩文心得為書寫題材,依題材時序先後分別為:最早見諸文獻的織錦工藝家—─六朝蘇蕙。其回文詩〈璇璣圖〉縱橫反覆讀之皆可成句,猶如繁星璀璨奧妙,內容多為勇敢追求愛情力退小三,可謂女力時代的先驅。由十秀最年輕的吳美慧書寫。
其次是以唐朝四大女詩人為主題:一、中唐女冠詩人李冶,生性瀟灑,為「女中詩豪」。二、薛濤,浪迹樂坊的風塵女子,其詩名之顯赫,足以煙沒其浪蕩生平之憾。三、唐代的鄧麗君:劉采春,能歌善詠,紅遍江南,其歌劇成就開時代先河。四、晚唐詩人魚玄機,特立獨行,不受禮教束縛、無視輿論批判,其詩疏澹有致,由楊玉如書寫。
再次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其詞刻畫細膩,形象生動,常以淺白之字和尋常之語,寫出深刻的人生體驗和奇巧的文意境界,前期的婉約含蓄與後期的淒婉悲愴,均可謂古今無雙,由周麗珍書寫。
接下來是晚明秦淮名妓柳如是。柳如是有著雙重性格:浪漫多情的才女本色與慷慨激昂的英雄氣質。明、清易代之際,節烈義士中尤不應埋沒此一曠代奇女。由黃素卿書寫。後面是秋風秋雨愁煞人的鑑湖女俠秋瑾。她以天下爲己任,大義凜然,氣勢豪邁,故其詩詞朗麗高亢,音節嘹亮,一派巾幗鬚眉,氣概不凡。由陳淑娥書寫;以及日治時代女詩人蔡碧吟、蔡旨禪、黃寶桃、陳秀喜。他們思想前衛,無論男女平權,民族意識,均能突破社會框架,直追現代。由林姿容書寫。
其後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才女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短短五十一歲的人生像她的詩一樣,充滿夢想與希望。由陳麗文書寫。以及小說界的祖師奶奶─張愛玲。生命不盡完美,卻可以是一場深刻的體會,張愛玲把老上海頽廢的儀態、暗沉的色調,都寫成了深刻的故事。閱讀小說的體會化為書法,須串連金句或再造。由施筱雲書寫。
最後2位分別是傳遞鈞天妙音的迦陵──葉嘉瑩。葉嘉瑩是教師、學者、詩人,一生經歷國破之哀、牢獄之災、喪女之禍,從古典詩詞中汲取力量,才能走過一次次憂患。由親炙門下的吳淑美書寫;以「一棵開花的樹」紅遍兩岸的─席慕蓉。她的專業身分是學者畫家,其新詩纏繞著畫意。寫成翰墨書法,除融入水墨漸層的方式外也加了纏繞畫的創新元素。由黃臺芝書寫。
十位女性書家書寫跨越1800年古今才女的文學創作,以女性視角品味才女的婉轉、賞閱俠女的豪情,邀請各界蒞臨這場盈滿翰墨書藝、涵融古今的藝文盛宴!
吳美慧作品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