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北國際攝影節」將於12月4日至12月13日在文化部所屬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1展廳盛大開展,主辦單位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歷經一年半的籌備,期間因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原定計畫,增添諸多不確定變數,學會最終仍秉著對台灣攝影藝術領域深耕培育熱情,突破重重障礙,帶領觀者勇闖前所未見的攝影邊界!

  大會總策劃及召集人蔡文祥說,今年雖嚴重受到疫情影響,但攝影節籌備成員仍攜手合作克服諸多困難,盛大規劃了10大主題區,共有來自13個不同國籍藝術家參與,包括56位藝術家、40位小小攝影家以及百位攝影家訪談紀錄等特色主題皆在中正紀念堂完整展出,近600件國內外精彩攝影作品,讓觀眾一飽眼福! 

蔡文祥表示,這場國際攝影展的定位並不是以專業攝影家為主,而是提供給國內外攝影家有個優質平台能一同參展並互相觀摩學習,也讓愛好攝影民眾自由參與;這次展出內容不同以往,特別規劃「凝視與對望」向台灣前輩攝影家們與畢耀遠神父時代的故事致敬;「存在之間-疫情泡泡」展出疫情肆虐下,來自世界各地攝影家所提供的作品;「影像與社會運動-行進間」是香港反送中及台灣土地徵收議題;另「面對未來-After Shot」及「跨境對藝-混‧時間」主題區,呈現思考攝影面對人工智慧來臨的影像美學及文化衝突。今年還有與企業合作設立的「台灣攝影之星獎」,栽培台灣年輕攝影家並讓其作品在專業展場展出;其他還有「台灣當代攝影冒險-流影」、「影像匯流-藝術家的攝影書」、「影露-一影像」,以及來自偏鄉40位學生作品「小觀點大視界-小小攝影家」共十大主題參與展出,大會特別邀請曾鈺涓、黃子明、楊永智、吳尚霖、馬立群、鄧博仁、紀沛辰、李俐亞、洪世聰及黃麗珍等人聯合策劃出多元且國際化的影像內容,精采豐富。

 蔡文祥希望藉由鏡頭關心週遭生活的人與事,展現人類生命存在的價值、傾聽自己內心與他人的聲音,呈現影像閱讀時代的生活樣貌,藉由影像的力量激盪出當代影像思潮及台灣在地美學,這也是2020台北國際攝影節的策辦重點,歡迎大家共襄盛舉,把握時間前來參與此難得一見的藝術饗宴;展覽期間也特別舉辦亞太攝影論壇,聚焦亞洲攝影美學,展覽與論壇皆為免費,歡迎民眾踴躍參加,相關活動訊息詳見官網資訊。

https://pse.is/39jtwl


Eternal Silence Taiwan-Nadia Shira Cohen

石萬里, 愛河龍舟賽, 1949

紀沛辰, 疫情泡泡


【2020台北國際攝影節】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1展廳
開幕式: 109年12月5日(六) 下午2時至3時30分
展覽期間:109年12月4日至12月13日 上午9時至下午6時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陶瓷元素融入服裝設計,學生創意作品驚艷評審團

「鶯歌藝術季」鶯之饗宴-陶藝服裝創意大賽,今(28)日下午於鶯歌陶瓷博物館決選,來自全國各位18組入選的服裝科系學生,帶來結合陶瓷元素的創意服裝,以現場走秀的複賽方式,決戰走秀舞台,展示學生們的精采創意。現場由潘怡良等知名服裝設計師擔任評審,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文化局局長龔雅雯、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吳秀慈等人也到場為學生們鼓勵。
 
副市長吳明機表示,鶯歌地區有歷史悠久的陶瓷產業和富饒人文氣息,市府規劃推動的「三鶯文創整合計畫」,以新北市立美術館、陶博館為核心,從鶯歌出發,將鶯歌地區打造成為藝術城,讓整個鶯歌就是美術館,未來更將串連三峽地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帶動區域發展。「鶯歌藝術季」是「三鶯文創整合計畫」所推出的品牌活動,著重「跨域」及「創新」的精神。本次「鶯歌藝術季」鶯之饗宴-「陶藝服裝創意大賽」,以創新及跨域的精神,從政府單位出發,到社區的參與式預算提案,再集結全國學生的陶瓷、織品跨域作品,透過與市民之間的互動、館校之間的合作,共同實踐以創意新思維活化傳統產業,培育跨界的設計人才,十分有意義。
 
新北市致力推動參與式預算,由鶯歌陶瓷博物館於去(108)年公開徵求「2019鶯歌陶瓷產業提昇」參與式預算提案,其中傑作陶藝有限公司提案的「搔首弄姿鶯歌燒」,得票最高獲第一名。提案企圖突破陶藝靜態展示的視覺限制,將陶瓷元素轉化成為服裝特色。在廣徵臺灣地區各大學、高中職之服裝、時尚等相關設計領域學生的設計圖後,總共收到294件服裝設計圖,經過首輪的激烈廝殺後選出20件進入決選。並在今(28)日,由到場的18位學生以動態呈現陶藝與服裝結合的美,各個卯足勁展現獨樹一格的的精采走秀,驚艷全場。

決選現場由臺灣知名服裝設計師潘怡良等5位業界、學界專家所組成陣容強大的評審團,給予參賽者專業的意見回饋,最終由陳怡君的「知否」參賽作品拿下第一名、盧凱妮的「流」參賽作品榮獲第二名、吳佳樺的「裂之青」參賽作品榮獲第三名。另外傑作陶藝更額外加碼,提供5名企業贊助獎項,分別由陳怡君、盧凱妮、吳佳樺、游閔盛、黃莉瀅奪得,讓現場參賽學生不論在實戰經驗或實質獎勵上都獲得滿滿收穫。除了參賽學生的作品、走秀同場較勁,現場也特別安排樹人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帶來的精彩熱舞,還有新北市立樟樹國際實創高級中等學校帶來活潑的走秀,學生們多才多藝的展演相當吸睛,充分展現新北技職教育體系人才培育的豐碩成果。

https://pse.is/3a2pvc


由傑作陶藝董事長許元國為5位獲得企業贊助獎的得獎者頒發贊助獎金一萬元(文化局)

第一名由陳怡君的「知否」參賽作品拿下,並由吳明機副市長進行頒獎(文化局)

第二名由盧凱妮的「流」參賽作品拿下(文化局)

第三名由吳佳樺的「裂之青」參賽作品拿下(文化局)
 
相關活動資訊:
1.「鶯歌藝術季」規劃「硘藝未來」、「品味鶯歌」、「鶯之饗宴」三部曲,內容包含2020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回溯20展望未來館史展、2020國際咖啡杯大賽、陶瓷織品跨域展與生活美學講堂等。
2. 11月29日至12月6日在1樓陽光特展室展出的「陶瓷織品跨域展」,由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的學生們,將織品技術與陶藝做自我風格的整合,展示的35件組創作,歡迎有興趣的人把握機會前來,更多展覽、活動可上陶博館官方網站http://www.ceramics.ntpc.gov.tw/查詢。
3.「生活美學講堂」在12月6日、12月12日、12月13日邀請到藝術、時尚與設計等各領域的專家進行精釆講座。
4.2020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展期至明(110)年5月9日止,相關活動日期及詳細訊息,請上鶯歌陶瓷博物館官網https://www.ceramics.ntpc.gov.tw/查詢。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漢文赴西班牙美術學院修業,目前為室內設計師與職業藝術創作,善於將藝術美感與機能實用融入室內設計中,經常接受雜誌專訪發表其設計作品。

擅長透過壓克力彩的輕透和渲染,使畫面綻放撲朔迷離之感,其獨特的風格,有著藝術家感性的細膩思維,兼具設計師的理性架構能力。其作品氣勢奔放、水分酣暢淋漓,細節部分又刻劃地細緻精巧、一絲不苟!近期作品更突破一般傳統顏料,加入一些建材上的金屬漆料、粉類等媒材,創造出作品視覺上豐富的層次感,猶如舞出大千世界的雲霓,延伸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也延伸了觀者的視覺饗宴及想像力!

【輝煌時刻 One Moment in Time】

冷漠分辨世俗義意的壓迫
是單槍匹馬式的霸氣,是心無旁鶩的純真
輝煌登頂是淡然吞淚無法察觀的俠氣干雲
功成不會在剎那間完備
是肝膽相照裡的艱辛烙印
憑借心、眼裡浮現的歷歷在目
裝上一雙強韌又能隨意變化的繪畫翅膀
依仗色彩、敍事、記憶、隱喻、讚嘆、體悟
讓生命的輝煌時刻再接再厲
 

  • 展期

    日期:2020-11-17 ~ 2020-12-27

  • 地點
    得藝美術館:台北市松山區三民路168號1樓
劉漢文雲端美術館

線上同步展覽(即將上線)

(191ART雲端美術館新聞中心)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鑒於現階段亞洲 2021 年眾會展的日期更動,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決定將 2021 年的展期,從原先的 1 月 15至 17日,移至 2021 年 7月 2日至 4日 (貴賓預展於 7月 1日),展覽地點維持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行。
 
第二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匯聚了 99 家世界頂尖畫廊,迎來台灣、亞洲與全球各界的踴躍參與,共計超過 40,000 名參訪者,各家畫廊回報了非 常亮眼的銷售成績以及豐富的交流機會。
 
自上屆博覽會後,台北當代發起諸多活動,奠定成功經驗,例如 5 月呈獻的「Taipei Connections」。未來數月內,將持續公布多項全新計畫,為畫廊及收藏家提供更多聯繫的機會,計畫包括涵蓋全台北的機構與畫廊間的合作,及將透過線下結合線上的形式,推出全新模式的「思想串流」論壇活動。
 
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表示:「台北當代的目標, 是致力於服務亞洲畫廊社群,使台北成為匯聚全球藝壇交流合作的樞紐城市。新展期的決定,呼應了我們畫廊夥伴明年度的整體營運及展覽計畫。我們保持期待,準備迎接即將回訪台北的各位。」
 
台北當代聯合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表示:「這 一年以來,台北一直維持在非常安全的狀態,日常生活幾乎不受影響, 而修訂後的新展期則讓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能為亞洲參展畫廊、藏家和 藝術界成員以最佳狀態建立深刻而重要的連結。」

https://pse.is/3a42r5


關於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當代)是世界級的藝術博覽會,旨在為參展 藝廊建構一個可擴大藏家客源的新平台,並為亞洲區內日益壯大的藝廊 及藝術家,提升國際曝光機會。顧名思義,每年一度的台北當代藝術博 覽會,將為觀眾精準地展示亞洲當代藝術界在「當下」的發展動態。台 北當代的副標題「藝術」(Art)和「新觀點」(Ideas)代表會展的兩大 重點:領銜國際的藝術博覽會,以及匯聚各界思想領袖的新觀點平台。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是由四間國際首屈一指的藝術活動公司(專營藝術 活動策劃、製作與執行),所組成的合營企業:Single Market Events (Tim Etchells)、Angus Montgomery Limited(Sandy Angus)、 Ramsay Fairs Limited(Will Ramsay),以及 ARTHQ / EVENTS Limited (任天晉)。由瑞銀集團呈獻,第三屆台北當代在聯合總監任天晉及岳鴻飛帶領下,將於 2021 年 7 月重返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
由瑞銀集團呈獻瑞銀集團致力為遍佈全球的富裕人士、機構和公司客戶以及瑞士的私人客戶提供卓越的金融諮詢服務和解決方案。瑞銀的策略以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業務和位於瑞士的卓越全能銀行業務為核心,並由資產管理人和投資銀行業務輔以加強其雄厚的實力。瑞銀專注的業務均在其目標市場擁有強勁的競爭地位,具高資本效率及擁有極富吸引力的長期結構性增長和盈利前景。
 
瑞銀在全球所有主要金融中心都有營運活動,在 50 個地區設有辦公據點。全球員工中約 31%位於美洲、32%位於瑞士、19%位於歐洲、中東 及非洲地區,18%位於亞太地區。全球員工人數約有 67,000 人。公司於瑞士證券交易所以及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瑞銀在 1988 年於台灣成立營運據點,現為台灣高淨值個人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瑞銀台灣財富管理於 2008 年取得在台中與高雄開設分行的許可, 且於 2014 年-2018 年連續五年榮獲「亞洲私人銀行家雜誌」(Asian Private Banker)評選為「台灣最佳當地私人銀行」。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費性世代:ONR FIRE」!「ONE ART Taipei 2021藝術台北」挾新主題第三度登場

台灣在全球疫情下積極防疫,給予藝術很多產程餘韻。「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簡稱 OAT 2021)承襲2019、2020年兩屆的多方支持,三天展會皆創下絕佳銷售佳績與破萬人潮,將在2021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於台北西華飯店再度登場,並以「消費性時代:ON FIRE」為命題,聚焦「潮藝術」與其背後精神—「做自己、在舊有體制下脫穎而出」,邀集來自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近50間國際畫廊參與,其中更高達17間國際藝廊首度參與,全面展現出台灣藝術市場「ON FIRE」星星向榮的盛況。
 

 「TOP 10十大亮點作品」交融歐亞藝術創作新視野

本次與台灣藝術媒體典藏ARTouch.com,邀請簡秀枝社長親自撰文,與貴賓分享對於台灣後疫情時代的高見,另外共同揀選出風格魅力鮮明的「TOP10十大亮點作品」(詳見附件一),匯聚多樣國際藝術家,以及影視名人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能量。

韓國畫廊Space1326以韓國藝術家邊雄必(ByenUngpil)《SOMEONE(01)》入選,以簡約色彩及線條描繪出各式型態的人物樣貌,傳達「每人皆有自己的價值」。首次參加的AVOCADO攝影藝術中心以同時具有藝人身分的影像創作者林予晞入選,透過對影像敏銳的觀察,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前拍下拍攝出《Get Ready for a Promising Future》將有聲的言語需求轉化為無聲的動人影像。丁丁藝術空間(Ting Ting Art Gallery)帶來的義大利藝術家Cane的《Box On the Beach》,結合鮮明色彩與當代流行符碼,兼具時勢與幽默。FNG-ART的以色列藝術家特拉維夫(Orit Fuchs)的《Vivid 81(watermelon)》,以其敏銳的眼光捕捉女性纖細體態,深具時尚魅力。

在雕塑上方面,也趣藝廊(AKI Gallery)以日本藝術家土屋仁應作品《麒麟Qilin》入選,其莊嚴而神秘的姿態展現鮮活的靈性;雲清藝術(Elsa Gallery)也以日本藝術家阿部乳坊《色彩嵌空:涅槃Chroma Key Sculpture: Nirvana》入選,探索影像特效所使用的CG合成技術,以活靈活現的人型木雕實體開展各種肢體動作,彷彿行走在虛實的邊界。東之畫廊(EAST Gallery)的台灣藝術家沈俊廷的《會更好Be Better》則用準縮放的戰車模型,引領觀眾置身於二戰時期。

台灣新秀同時呈現充沛創作實力,德鴻畫廊(Der-Horng Art Gallery)的夢裡那兔《鎖匠(Blacksmith)》,以兔子形象為自我投射的標誌,精闢轉譯塗鴉藝術隨城市空間與媒介的表現方式。朝代畫廊(Dynasty Gallery)的林餘慶&魏杏諭《搞笑演員(Comedians)》融合古典與當代色彩,建構既詭譎又艷麗的異色世界。以攝影作品入選的多納藝術(Donna Art)的林育良,在《表裡之城Visualizing the City》作品中獨特的攝影手法,藉由層層堆疊的台北高樓影像,創造出實景與殘影之間的模糊界線,凸顯都會強烈的冷冽感受。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佳士得香港將舉辦萬眾矚目的五場現當代藝術拍賣:【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 拍賣】、【常玉:八尾金魚】、【香港 - 紐約:現當代聯合夜拍】、【現代及當代藝術上午拍賣】及【現代及當代藝術下午拍賣】,這場盛會將吸引全球藝壇的目光。拍賣精選來自全球藝術家跨越年代、 風格、媒材和文化的多元精彩鉅作。

本季現當代藝術拍賣拍前預估總額為佳士得亞洲史上最高,拍前總低估價已逾 11億港元。本季晚間拍賣估價總額亦在佳士得香港晚拍史上勇拔頭籌,同時日間拍賣總估價也為近年來首屈一指。

晚間拍賣的領銜之作包括常玉、趙無極及朱德群等現代藝術大師的精彩鉅作;張曉剛、安迪·沃荷、 奈良美智及草間彌生等當代名家的代表作品;我們亦十分榮幸推出新興藝術家如王俊傑、克莉絲蒂 娜·夸爾斯及阿莫奧克·博福等人的珍罕傑作,以及一系列精選東南亞藝術佳作。12 月 3 日舉行的日間拍賣中將推出【尚-馬克·勒費弗爾珍藏】越南藝術珍藏,乃藏家歷經 24 年心血精心蒐集而成,15幅畫作涵蓋了自 1909 至 1983 年的越南現代藝術發展史。
 
是次拍賣中呈獻的巨匠傑作見證佳士得全球同步的一流專家團隊,以無可比擬的國際專業能力為香港拍場帶來世界罕見的藝術珍品。本次精心策劃的拍賣為來自不同背景、品味多元的藏家提供寶貴購藏機會,而香港亦正是國際現代及當代藝術收藏中心的完美平台。

https://pse.is/3af9hy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板橋435藝文特區進駐藝術家以「船遞」為主題、磚牆作為畫布、435園區成為教室,帶著52位板橋國中學生,共上一堂秋天美術課。在課堂上,藝術家訴說著板橋的發展與歷史,讓學生們觀察環境後,親手將自己的想像力與夢想,繪製在一艘艘船板上,於今(23)日共同把課堂上完成的夢想船板,齊力裝置在磚牆,點牆成河,讓「船遞」正式啟航。

坐落於板橋國中與板橋435藝文特區間的紅磚牆,長約50公尺,懸掛著多條電纜電線,但在藝術家眼中,除了保留原有紅磚牆樣貌,一條條的纜線已然轉化為板橋湳仔溪蜿蜒河流的曲線。新北文化局長龔雅雯表示希望透過435藝文特區的藝術能量,帶給板橋國中學生一堂很不一樣的秋天美術課,讓藝術激發出學生們更多想像力與對地方的認同。

課堂上,在藝術家林辰勳及呂文的引導下,從認識板橋母親之河「湳仔溪」乘坐時光機,讓52位學生想像如果自己是當時居民,會在船板上運送甚麼東西呢?此外,學生們可以任意到435園區,透過壓克力板環觀四周,有些同學在噴水池前一筆筆細心畫下枋橋劇院,有的坐在白砂上描繪漂浮傘,還有同學躺在白色廣場寫生樑柱上的大胖鴿,同學們細心將眼前所看見的元素描繪在大大小小的彩色船板上。板橋國中美術老師崔宜慈說:「學生面對平時不常使用的媒材,也能勇敢地將所學所想,揮灑在壓克力板上,讓課程變得更有價值。」板橋國中謝承殷校長表示「讓藝術教育與課程結合,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從教育中讓孩子了解藝術的美,開展多元美麗的藝術人生。」

本次由新北市文化局435進駐藝術家與板橋國中領航出動,上一堂秋天美術課,讓一道紅磚牆轉化為蜿蜒河流傳遞夢想的藝術作品,在夜晚也可以看見發亮的船彷彿在河上流轉,歡迎大家前來觀賞或至板橋435藝文特區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rtzone435

https://pse.is/3aec42


《船遞》船遞歷史的時光機藝術工作坊(文化局)

《船遞》船遞歷史的時光機藝術工作坊-藝術家呂文與板橋國中學生(文化局)

《船遞》船遞歷史的時光機藝術工作坊-藝術家林辰勳與板橋國中學生(文化局)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加蕭壠兒童美術館特展的韓國藝術家安允模(Yun Mo Ahn)本月帶領7位韓國及臺灣「星星兒」(自閉症孩子)畫家於韓國首爾仁沙洞藍一藝廊(Blue One Gallery)展出的《The Bridge of The World(搭起世界的橋樑)》跨國聯展;該展自11月13日開展以來,因為有臺灣畫家首次加入參與,增加不少關注度。該展預計展出至11月30日,並同步舉辦線上展覽,因疫情無法出國觀賞看展的國人,不妨透過網路來欣賞臺韓星星兒的藝術異想世界。

韓國藝術家安允模自2007年起便與發展障礙兒童一起工作,發現某些自閉症患者,雖口語表達受限,但卻能繪出生動的圖畫,呈現豐富精彩的內在世界。安允模由韓國開始推動自閉症藝術創作計畫(YAP, Yun Mo Ahn Autism Project)至世界各地,2013年開始帶領一群自閉症畫家合作創作及辦理聯展,在韓國及多個國家辦理過多次巡迴展,並於參展地點推動自閉症兒童藝術工作坊,以工作坊的形式鼓勵自閉症兒童發揮創意,繪製屬於自己獨特的蝴蝶。他並將這些蝴蝶以裝置藝術的方式,隨同展覽一起至美國紐約、歐洲布魯塞爾、非洲肯亞以及亞洲的越南、香港等全球各地博物館、藝廊、文化中心等地展出,十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帶領自閉症兒童、青少年、青年藝術創作。

安允模與星星兒共同創作的〈變成一隻蝴蝶〉(Become A Butterfly)系列作品,兩度參與蕭壠與美國紐約COPENYC機構合作的紐約藝術家聯展,去(2019)年12月藝術家來臺籌備展覽期間,蕭壠兒童美術館並引介安允模實地進入臺南校園與星星兒共同創作,邀請本市中西區永福國小及佳里區佳里國小兩間學校的資源班(特教中心),合作辦理4場次約80名臺灣星星兒參與「變成一隻蝴蝶」藝術工作坊活動,並將成果與世界各地同類作品一同於目前於蕭壠兒童美術館舉辦中的《再循環自然紐約藝術家聯展》展出。因工作坊機緣,安允模返國後特地規劃將臺灣星兒畫家納入他新一階段的巡迴聯展邀請陣容,由李柏毅及吳起良等兩位具代表性的星兒畫家代表臺灣參展。

與自閉症共處的畫家李柏毅(Leland Lee)出生於洛杉磯、現居臺北,1歲半確診為重度自閉症,7歲時被加州州立大學美術視覺藝術學院鑑定為藝術資優天才,不僅在國際上獲獎無數、經常受邀至國內外辦展,2013年更獲頒臺灣十大傑出青年,並獲選為2014年公視跨界藝術家。他的作品充滿活力及歡樂,反映內心世界的豐富情感;畫風鮮明、用色大膽又富獨創性。這次展出〈耶穌在我裡面〉、〈隧道上的彩虹〉、〈隨時愛魚〉、〈祕密門〉等4件作品。

吳起良則是第22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得主,為宜蘭高中美術班畢業的高功能自閉症者,雖不擅言語,卻能以細膩生動的線條筆觸描繪所見所思的事物,表達內心豐富的世界。作品為自成風格的線畫,作畫時只使用極細簽字筆,不打草稿直接作畫,線條細膩彎斜曲折,細部由數字、注音、英文等生活常見符號組成,常以生活經驗觸及的元素及風景入畫。這次展出〈雙拖漁網〉、〈黃舉人宅〉、〈辦桌〉、〈魚獲〉等4件作品。

正於韓國首爾展出的臺韓自閉症畫家聯展《The Bridge of The World》締造了首次跨國合作的自閉症畫家聯展,考量當地疫情,展覽特以實體及線上二元形式同時舉辦,也因為臺灣畫家首次參與,增加不少關注度。蕭壠兒童美術館近年來致力將特展注入國際視野,並與在地文化結合,以教育推廣紮根社區;目前刻正爭取申請110年文化部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升級計畫經費,明年度將邀請臺韓自閉症畫家聯展及藝術家安允模作品來臺擴大展出,並提高臺灣自閉症畫家參與比例,進一步促成後續臺韓藝術交流的契機。

文化局指出,星星兒(自閉症)畫家以獨特觀點及細緻的觀察力創作,作品直觀、童趣、鮮明,可刺激及鼓勵孩童思索與創作,希望透過藝術引導孩童不帶偏見,跨越族群、障礙、國界、語言去認識世界。國人如有興趣搶先看展,可至《The Bridge of The World》官網(https://yapyap.org)線上觀賞,並可閱讀7位星星兒畫家英文簡介,網站並集結有藝術家作畫過程及作品影片,歡迎有興趣民眾上網參觀共襄盛舉。藝術家安允模與星兒共同創作的〈變成一隻蝴蝶〉系列作品現並正於蕭壠文化園區A10館《再循環自然紐約藝術家聯展》展出,展期至2021年4月4日,歡迎民眾前來觀展。

https://pse.is/39sc7y


韓國首爾展覽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及家人合照_策展人安允模為右一

韓國首爾藍一藝廊展出情況01
韓國首爾藍一藝廊展出情況02

吳起良作品_雙拖漁網

李柏毅作品區

吳啟良作品區


The Bridge of The World(搭起世界的橋樑臺韓自閉症畫家聯展
實體展覽日期:2020.11.13-11.30
展覽地點:韓國 首爾仁沙洞 藍一藝廊(Blue One Gallery)
策展人:安允模 Yun Mo Ahn (藝術家, YAP計畫策展人)
參展畫家:韓國 In-Ho Kay、韓國 Tae-Young Kim、韓國 Sae-Joong Kim、韓國 Jae-Hyeon Jo、韓國 Chi-Hyeong Kim、臺灣 吳起良 Chi-Liang Wu、臺灣 李伯毅 Leland Lee
線上展官網: https://yapyap.org/
FACEBOOK (FB) :  http://www.facebook.com/yap.artproject
INSTAGRAM (IG) :  http://www.instagram.com/yap.artproject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寫超越,當代翻轉—橫山書法藝術館書藝策展工作坊」札記
 

「書藝就其深刻內容應該包含書法、文字、詩詞、水墨繪畫與篆刻,這樣複合式的藝術創作傳統上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氣質,而在當代語境之下已經變成支離破碎的片面狀態。藝術家借重一種特別的方式,以一種超乎常規的文化概念去展現他的想法,而策展人則必須對藝術家的想法做出全面式的回應與理解。緊扣時代是面對傳統書藝挑戰當代觀點最好的方法。」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邁入第9年的「新北市學生美展」參賽作品持續破千件!在新型冠狀病毒造成全球藝術界重創的非常時期,學子們持續執起畫筆創作,今年共徵得1,240件作品參賽,展現藝術能量,一幅幅撫慰人心的優秀作品,美學養分校園札根,共240件作品突破重圍脫穎而出,獲得肯定!

文化局長龔雅雯在致詞時鼓勵學生藉此競賽平臺勇於創作,自日常生活汲取養分成為創作靈感和元素,藉由校園基地建構出美感孵育的概念,讓學生的創意和所思所想透過作品綻放!

中華民國兒童美術教育學會副秘書長侯增輝代表評審團致詞時說,今年競賽類別除了原有的繪畫、水墨、水彩及版畫類外,還增加了書法類,參賽作品素質優良、競爭激烈,得獎者在評審團逐一評核脫穎而出,但得獎與否是其次,重要的是藉競賽培養創造力與想像力。同時他也呼籲藝術教育要多讓學生認識台灣前輩藝術家,了解台灣藝術的發展脈絡,期勉學生加強連結在地歷史文化。

今(22)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新北市各級學校如復興商工、三重高中、福和國中、大觀國中、鷺江國小及昌平國小等表現亮眼,其中:新埔國中鄞振軒同學同時拿下「水墨類」、「書法類」及「水彩類」國中組佳作之佳績;三重高中的王翊翔同學則同時榮獲「版畫類高中組第二名」、「水墨類高中組佳作」及「水彩類高中組入選」等三個獎項;安樂國中許品婕同學連續兩年獲得評審肯定,今年更是囊括「水墨類國中組第三名」及「水彩類國中組第三名」兩項大獎;昌平國小謝亞庭同學去年在「版畫類國小組」獲得入選肯定,今年更上層樓取得第三名佳績,實屬不易。


此次參賽者多以今年疫情著墨發揮,體現新北學子們除了課業外,亦心繫全球疫情,更反映現下社會議題。「109年新北市學生美展」得獎作品件件精采,自11月18日起至12月6日在新北市藝文中心展出,歡迎民眾前來參觀。展覽洽詢:新莊文化藝術中心、電話:(02)2276-0182分機101或逕上文藝中心網站http://www.xzcac.ntpc.gov.tw查詢!

https://pse.is/38u73x


文化局長龔雅雯致詞

市議員劉美芳致詞

評審團代表中華民國兒童美術教育學會副秘書長侯增輝致詞

安樂國中學生許品婕囊括國中組「水墨類第三名」及「水彩類第三名」

新埔國中鄞振軒同學同時拿下國中組「水墨類」、「書法類」及「水彩類」三類作品佳作

文化局長龔雅雯致詞(左五)與國中組得獎同學合影

活動現場

展覽現場一

展覽現場二

展覽現場三

展覽現場四

展覽現場五

(藝文報報新聞採訪)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蘇富比呈獻 印象派、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跨門類晚間拍賣 精選十九世紀至今名家佳作 12月8日全球直播

拍賣亮點
畢加索1962年《半身女子坐像》 藝術家晚年所作之動人畫像
畫中人為畢加索愛妻賈桂琳・洛克(Jacqueline Roque) 估價800萬至1,200萬美元

 

作品率先於香港展出
11月23至26日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敬請預約參觀



蘇富比欣然宣佈,最新一場跨門類拍賣會「印象派、現代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即將於紐約舉槌。十九世紀末至今的著名藝術家及炙手可熱的當代精品齊聚一堂, 叫人翹首以待。拍賣將於12月8日(星期二)在紐約舉行,並向全球直播。蘇富比10月全球拍賣 走勢凌厲,香港、巴黎、倫敦及紐約的當代、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總共創下10億美元佳績。 涵蓋各個門類在內的拍賣形式首創於倫敦7月的「從倫勃朗到里希特」晚拍,該場拍賣薈萃五百 年藝術史上的珍貴作品,成交額高達1.93億美元,成交率為95%。
 
晚拍其中一件精選作品是畢加索晚年所繪的《半身女子坐像》,畫像作於1962年,估價800萬至1,200萬美元。畫中人是畢加索的第二任愛妻賈桂琳・洛克(Jacqueline Roque),兩人一直廝守至1973年畢加索離世之時。2019年5月,畢加索的《女子與狗》(1962年作)在蘇富比以5,490萬美元成交,打破畢加索1960年代作品的拍賣紀錄。

本次拍賣將延續夏季及秋季跨門類晚間拍賣的模式,繼續融入靈活創新的電子數碼科技。屆時,紐約拍場實況將向全球直播,觀眾可以透過高清實時影像收看現場情況。競投人士可以委託身處紐約、倫敦及香港三地的專家進行電話投標,或於網上平台出價。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主辦的第12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展出。本屆雙年展獲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主力贊助及瑞士盧瑪基金會(LUMA Foundation)贊助,由法國哲學家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法國獨立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共同策展,呈獻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共57位參與者及團隊的強勁陣容;並特別邀請臺灣獨立策展人林怡華(Eva Lin)策劃公眾計畫。
 
本屆雙年展主題為「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企圖以星球的角度審視人們價值之間的差異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出詰問。拉圖和圭納指出:「人們對如何讓世界保持宜居的分歧日益擴大,這不僅因為彼此政治意見相左,更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地球現況的認知似乎毫無共識。甚至有些人直到今天還認為世界是平的!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擁有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造成個人在感受、行動,以及預測未來時的歧異。」
 
本屆雙年展將美術館視為一個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受邀的藝術家、行動者和科學家將探索不同「星球」之間的引力。每個星球都體現了不僅在外觀且在物質上都相異的世界:無視星球極限而堅持實行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Planet GLOBALIZATION);感到被全球化背叛而意圖築牆與外界隔絕的「維安星球」(Planet SECURITY);少數特權人士想在火星定居以避開世界末日的「脫逃星球」(Planet ESCAPE);無法負擔昂貴星際旅行轉而安身於形上學信念中、探討存有本質的「另類重力星球」 (Planet with ALTERNATIVE GRAVITY); 以及關心氣候變遷並試圖調和經濟繁榮與星球負載之間平衡的「實地星球」(Planet TERRESTRIAL)。
 
墨西哥原住民藝術家費南多·帕馬(Fernando Plma)的機械獸裝置將為展覽揭開序幕,在大廳中穿梭移動,誘使觀者面對這些由電子材料與現成物所組成,在電力引動下呈現旺盛生命力的納瓦文化(Nahuas,墨西哥最大的原住民族群)塑像,體現納瓦人的傳統觀點:當體認到萬事萬物皆為具自我意識的個體,人類便能與周遭環境建立互惠共生的關係。「全球化星球」由現代化夢想塑造而成,儘管這個世界氣候變化與不平等日益加劇,仍然持續吸引著人們。法國藝術家法蘭克.列布維奇(Franck Leibovici)及法律分析師朱利安·塞胡西(Julien Seroussi)的作品《穆遵古》(muzungu)探究有關國際司法的問題。他們以海牙國際刑事法院仲裁的一宗案件為研究標的,藉檔案陳列裝置展現法院從業人員的實驗方法學。本計畫特別招募導覽員作為現場中介者,引導觀眾重整證據資料、透過圖像創造出新的敘事,從而由其觀點對該案例產生新的論述。
 
「全球化星球」對那些感到被現行經濟體系背叛的人來說似乎不太具有吸引力,他們反而認為應該於「維安星球」上躲在國家的高牆後方以求自保。星球的出現源自於如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前首席策略長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這樣的人物,他們在眾多紀錄片中操縱部分群眾的恐懼,讓那些希望建立共享世界的人們之間產生分裂。尤拿斯.史塔(Jonas Staal)透過系統性地剖析美國極右翼黨派的宣傳機制,回顧了班農執導的影像作品。在臺灣,「維安」的概念也是一個不斷被審視和討論的熱議題。藝術家秦政德與其協作者以士林及北投的軍事和歷史背景為根據,作品《在冷戰裡生火》由臺灣冷戰時期地下防空洞及防禦設施相關的各種裝置和文物排列組合而成,談論當時國家如何進行監控、維持黨國政權。

「脫逃星球」探索少數特權人士的渴望,他們想要離開地球、殖民火星,或者深入地下建造碉堡以避開氣候變遷的影響。荷蘭藝術家范柯·荷瑞古拉芬(Femke Herregraven)以作品《腐敗的空氣──第六幕》(Corrupted Air–Act VI)邀請我們進入一個生存主義者的地下碉堡,一個假想在發生災難時可供躲避的「安全屋」。透過追蹤有關巨災債券、人類死亡率和生態滅絕的統計數據,藝術家產出可視化數據、地景浮雕、聲音和影像,為末代人類的未來提出預言與想像。
 
「實地星球」無止盡地在地球負載界限內尋找實現人類文明繁榮的方法。臺灣中部太魯閣峽谷因地震、山崩、侵蝕、風化等地理動力格外活躍而設有地質觀測站,藝術家張永達轉化他在當地田野調查的經驗,以裝置作品探索地球臨界區,亦即岩石、空氣和動植物相互作用,創造生命存活條件的地球表層。部分裝置的靈感來自一套模擬侵蝕機制的科學儀器,從而創造出一個塑造「微觀地景」的工廠。由史帝芬.維列-波特羅(Stephane Verlet-Bottéro)、蕭麗虹及蔡明君共同製作的計畫《儲回大地的藝術》將系統地量繪2020台北雙年展對生態所造成的影響,嘗試從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理解展覽的物質性存在。此次行動本著一種集體共識——文化機構必須有所轉化,以多樣生物共榮與基進永續為發展方向。自今年起,北美館將與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進行為期數年的合作計畫,在臺北進行大範圍的多樣生態林地保育工作。
 
由亞梅定·肯內(Hamedine Kane)、史帝芬.維列-波特羅(Stéphane Verlet-Bottéro)及納塔莉.姆什瑪(Nathalie Muchamad)與歐利(Olivia Anani)和莫奴(Lou Mo)共同創作的《變異派學校》(The School of Mutants)探討非洲大陸未來的種種表徵,聚焦非洲後獨立時代的建築和塞內加爾的政治烏托邦理想。受90年代臺灣與西非一項未完成的跨國合作計畫啟發,這件作品包括文獻資料、三頻道錄像,以及由現成媒體和政治談話剪輯而成,交雜臺灣和塞內加爾方言的聲音片段。
 
「另類重力星球」表明,如果我們同時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則必須適應這種奇特的地緣政治模式,來感受星球間的縱橫捭闔。雋.巴爾達扎(June Balthazard)與皮耶.保茲(Pierre Pauze)的全新影像裝置作品《Mass(質量/彌撒)》,透過現實中兩位知名物理學家的對話,探索當代物理學有關世界物質性的辯論:空間對於部分人而言是虛空的;然對另一部分人而言虛空並不存在,空間中實則充斥著不可見物質,而它可能是連接宇宙萬物的紐帶。雙年展將以拉圖的劇場式講座影片《顛動地球》(Moving Earths)作為結尾,探討兩種對於運動中的地球所持觀點的相似之處:伽利略大約在1610年的觀點,以及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從蓋婭假說中推衍出的當代見解:地球做為一個生命與環境相互回饋與調控的體系,會受人類行為影響而產生反應。
 
雙年展期間,將舉辦一系列回應展覽時空脈絡並從在地出發的公眾計畫,代表不同星球之間碰撞的時刻。公眾計畫以「協商劇場」為開端,即本屆雙年展在「政治協商的合縱連橫」概念之下的實踐呈現。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學者及五所大學的學生,藉由爭議中利害關係的角色扮演及代言,如:說客、法官、非政府組織、地方政治家等,以情境模擬討論氣候變遷覺察、核廢料處理、塑化劑究責、離岸風電建置爭議以及助孕科技等臺灣當下社會議題。本計畫企圖建立一種教育方法學,讓分持不同意見且反對彼此的人們得以有機會共聚一堂,進行協商並尋求可能解方。「羅盤工作坊」引導參與者重新定位自己,探索與他者的依附關係,並於日常生活中尋求轉圜餘地、具體實行改變。「通往世界的獸徑」為由獵人、海洋學家和人類學家領隊的三日徒步工作營,跨學科團隊將帶領參與者運用身體的感知穿越地圖邊界的土地,並共同構想出一條新的路徑。
 
由奎郭利.卡斯特拉(Grégory Castéra)和艾利卡.博森(Erika Balsom)策劃的影片放映計畫將於雙年展期間,分階段播映18部影片。以《濱線運動》(Shoreline Movements)為題,放映計畫探討陸地和水交界之地,既指涉不斷過渡的物質環境,也是對於世俗生存之不確定和衝突的挑釁隱喻。此計劃本身並非「星球」,然而它聚焦一系列與雙年展主題產生共鳴的議題,探索一群似乎不再分享共同世界的人們,如何同時渴求找到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以避免社會更趨墮落。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表示: 「在疫情重創全球之餘,我們意識到人類所能掌控的事物極其稀少,亦不再有權利去忽視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台北雙年展雖順利開幕,然而它不應該只被視為一個事件,而應是一個促使大眾逼視人類現實和生存處境的契機。」
 
雙年展開幕當日將舉行空氣漫遊者行動展演,以及為期半天的論壇,匯聚國際及本地知名策展人、藝術家及學者就本屆主題發表觀點。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則是首度推出環繞台北雙年展的衛星計畫,將於12月呈獻「第11號衛星—牠它星球」。欲知更多詳情,請參閱台北雙年展主題網站:taipeibiennial.org/2020。

https://pse.is/399xwq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致詞

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透過視訊致詞

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 致詞

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致詞

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華(左至右)接受媒體現場提問

2020台北雙年展策展人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現場導覽

黃海欣,《巴塞爾藝術展後》,2020,鉛筆、紙,193×488公分

法蘭克.列布維奇 & 朱利安.塞胡西,《穆遵古(那些兜圈兜個不停的人)》,2016,裝置,磁性漆、磁性架、磁鐵、雷射印刷、簽字筆、亮光漆、中介者,尺寸視空間而定。

伊山.貝哈達,《預兆》,2020,錄像裝置,10分11秒

崔潔,《新北市政府大樓,新北市》(左一)、《中部非洲國家銀行,雅溫德》(左二),2020,壓克力顏料、畫布,200×150公分

秦政德+李佳泓+林傳凱+陳怡君,《在冷戰裡生火》,2020,複合媒材空間裝置,尺寸視場地而定。

范柯.荷瑞古拉芬,《腐敗的空氣──第六幕》,2019,複合媒材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蘇郁心,《參照系》,2020,錄像裝置,尺寸視空間而定

武玉玲,《山林中的藤蔓》,2020,毛線、苧麻、棉線、銅線、絲線、琉璃色珠,尺寸視場地而定

安-夏洛特.芬內,《悲傷菇農》,2017,DV數位影像、雙投影,彩色、有聲,音樂:Luc Kheradmand,片長3分35秒

峨塞.達給伐歷得,《病毒系列》,2020,壁畫,900×400 公分

麥可.阿米泰吉,《奇異果實》,2016,油彩、樹皮布,300×170公分。喬志兵收藏

丹尼爾.史帝曼.孟加聶,《⧜》,2020,Kriska鋁製簾、雷射切割、烤漆鋼框,尺寸視空間而定。





2020台北雙年展參與者及參與團隊名單
(以作品計畫為單位、依姓氏拼音排列)
麥可.阿米泰吉(Michael Armitage),肯亞、英國
雋.巴爾達扎(June Balthazard)、皮耶.保茲(Pierre Pauze),法國
伊山.貝哈達(Hicham Berrada),法國、摩洛哥
尼可拉.波伊奇(Nikola Bojić)、達米爾.蓋姆林(Damir Gamulin),克羅埃西亞
張懷文、MAS微建築研究室,臺灣
張永達,臺灣
陳瀅如,臺灣
秦政德、李佳泓、林傳凱、陳怡君,臺灣
食事提案(丹尼爾.費南多.巴斯克瓦 & 阿隆.夏貝(Daniel Fernández Pascual & Alon Schwabe)),西班牙/德國
崔潔,中國
動態自造實驗室,臺灣
安-夏洛特.芬內(Anne-Charlotte Finel),法國
讓-米歇.弗東(Jean-Michel Frodon)、拉夏.莎提(Rasha Salti)、COLLECTIVE,法國/黎巴嫩/香港
喬安娜.哈吉托馬斯 & 哈利爾.喬雷吉(Joana Hadjithomas & Khalil Joreige),黎巴嫩
施永德(DJ Hatfield)、希巨.蘇飛(Siki Sufin)、拉黑子.達立夫(Rahic Talif),美國/臺灣
范柯.荷瑞古拉芬(Femke Herregraven),荷蘭
洪子健,臺灣、美國
黃海欣,臺灣、美國
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法國
亞梅定.肯內(Hamedine Kane)、史帝芬.維列-波特羅(Stéphane Verlet-Bottéro)、納塔莉.姆什瑪(Nathalie Muchamad)及歐利(Olivia Anani)、莫奴(Lou Mo),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法國/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印尼/法國、貝南/加拿大
讓.卡通百伊.姆肯迪(Jean Katambayi Mukendi),剛果民主共和國
武玉玲(Aruwai Kaumakan),臺灣
納薇恩.康-多叟(Navine G. Khan-Dossos),英國、法國
法蘭克.列布維奇 & 朱利安.塞胡西(Franck Leibovici & Julien Seroussi),法國
劉窗,中國
Milliøns建築工作室(澤娜・柯瑞騰 & 約翰・梅(Zeina Koreitem & John May))、基爾・莫(Kiel Moe)、彼得・奧斯伯恩(Peter Osborne),美國、黎巴嫩/加拿大
瑪利安.莫里(Marianne Morild),挪威
尤利.奧羅(Uriel Orlow),瑞士
費南多.帕馬.羅迪給茲(Fernando Palma Rodríguez),墨西哥
蜜卡.羅登伯格(Mika Rottenberg),阿根廷、美國
尤拿斯.史塔(Jonas Staal),荷蘭
丹尼爾.史帝曼.孟加聶(Daniel Steegmann Mangrané),西班牙、巴西
蘇郁心,臺灣
峨塞.達給伐歷得(Cemelesai Takivalet),臺灣
領土仲介所(約翰.帕爾曼西諾 & 安-蘇菲.瑢絲克(John Palmesino & Ann-Sofi Rönnskog)),瑞士/英國
諾梅達 & 吉帝米納斯.烏爾伯納斯(Nomeda & Gediminas Urbonas),立陶宛
安東尼奧.維佳.馬克提拉(Antonio Vega Macotela),墨西哥
史帝芬.維列-波特羅(Stéphane Verlet-Bottéro)、蕭麗虹、蔡明君,法國/臺灣
慕尼.瓦希夫(Munem Wasif),孟加拉
姚瑞中,臺灣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1947年生於法國博訥(Beaune)。現為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 Paris)政治藝術學程(the Program in Political Arts, SPEAP)及媒體實驗室(Médialab)榮譽教授。自2018年1月至今常駐德國卡斯魯爾(Karlsruhe),分別於ZKM媒體藝術中心(Zentrum für Kunst und Media, ZKM)擔任為期兩年的訪問學者,並於卡斯魯爾藝術設計大學(Karlsruhe University of Arts and Design, HfG)擔任教授。拉圖同時身任多所學術機構學者身分並擁有六個榮譽博士學位,另於2013年榮獲挪威霍爾堡獎(Holberg Prize)。曾撰著主編書籍20餘本、正式出版文章超過150篇。拉圖曾策畫重要國際展覽包含:2002年與彼得.韋伯(Peter Weibel)共同策劃「打破偶像:科學、宗教和藝術的圖像的製造與摧毀」(Iconoclash: Beyond the Image Wars in Science, Religion and Art),2005年獨立策劃「讓物件公共化:民主的氛圍」(Making Things Public: Atmosphere of Democracy),以及2016年「重置現代性!」(Reset Modernity!)。三個展覽的專書由MIT Press出版。日前策劃ZKM中心當期展覽「臨界區:地球政治的觀測站」(Critical Zones, Observatory for Earthly Politics)。

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
獨立策展人,現居巴黎。具視覺藝術與藝術史研究背景,曾多次參與以生態型變(ecological mutation)為題的跨領域計畫。圭納已數度與拉圖合作國際策展,如2016年ZKM中心「重置現代性!」(Reset Modernity!);以及隨後該計畫以工作坊形式於另外兩地的延伸,包含於中國策劃執行「重置現代性!上海站」(Reset Modernity! Shanghai Perspective)作為2016「Shanghai Project | 上海種子」的子計畫;以及與伊朗佩吉曼基金會(Pejman Foundation)的雷札.黑里(Reza Haeri)、德黑蘭大學科技史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History of Science of Tehran University)共同發展的系列計畫「重置現代性!德黑蘭站」(Reset Modernity! Tehran Perspective)。日前協同策劃ZKM中心當期展覽「臨界區:地球政治的觀測站」(Critical Zones, Observatory for Earthly Politics)。
林怡華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國美術展」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以拔擢美術創作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透過公開徵件,俾使本展成為一個多元的交流平台,亦為一項公平競賽的育才機制,每年皆吸引國內有志參與的創作者共襄盛舉。「110年全國美術展」徵件簡章,自109年 11月 11日起於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美術館官方網站正式公佈,並自同年12月起提供紙本簡章及送件表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各生活美學館、直轄市及縣市文化局供有興趣參賽的創作者免費索取。

「110年全國美術展」預定於明(110)年1月5日至11日辦理初審資料收件作業。本展以分類、分項的公開徵件競賽機制,共計以11類項來進行徵件,分別為水墨、書法、篆刻、膠彩、油畫、水彩、版畫、雕塑、攝影、新媒體藝術、綜合媒材,提供各領域藝術家多元的交流平臺,鼓勵創作者運用不同媒材的藝術語彙,揮灑藝術表現力與創造力。

為了鼓勵創作者積極參與,「110年全國美術展」11類項分別設立有金牌獎(奬金新臺幣20萬元,獎座乙座,獎狀乙紙)、銀牌獎(奬金新臺幣10萬元,獎座乙座,獎狀乙紙)、銅牌獎(奬金新臺幣6萬元,獎座乙座,獎狀乙紙)及入選(發給入選證書)。此外,連續三年獲得同一類項前三名(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者,得連續三年以「免審查獎」參與展覽展出,並發給「榮譽狀」乙紙。本展得獎及入選作品將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歡迎創作者們踴躍投件、共襄盛舉,傳遞臺灣藝術的創作能量。關於本展徵件更多資訊請至國立臺灣美術館網站 http://www.ntmofa.gov.tw下載,或於國立臺灣美術館及相關單位免費索取紙本簡章及送件表。

https://pse.is/38ay3d


「110年全國美術展」徵件簡章公佈

國美館公布「110年全國美術展」徵件簡章,圖為「109年全國美展」展覽現場

「110年全國美術展」徵件簡章公佈
索取方式: 至國美館官網下載https://reurl.cc/6lRg2M  
收件日期:2021/1/5 ~ 1/11
承辦人:林筱娪、王美雲 電話:(04)2372-3552 #702、#315

國立臺灣美術館(http://www.ntmofa.gov.tw)、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tmofa)
館舍主體開放時間:週二~五12:00~18:00
週六10:00~20:00、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外圍E亭、下凹庭園區之數位藝術方舟開放時間:
週二~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館址:403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服務電話:(04)2372-3552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20)日舉辦「巡覓尋秘-乾隆皇帝要出巡」文物桌遊發表會,邀請陽明山上森林小學平等國小一同參與,讓小朋友們成為乾隆皇帝的玩樂小夥伴,在歷史情境下展開文化小旅行!

故宮首次結合時下流行的桌上遊戲,推出「巡覓尋秘-乾隆皇帝要出巡」文物桌遊。遊戲以乾隆南巡為主題,讓玩家化身臣子,為皇帝規劃一趟有趣的文化旅程,並融入乾隆「即景印證」的鑑賞品味,讓玩家在遊戲中認識故宮書畫,讓古文物貼近民眾生活。

故宮的桌遊設計兼顧遊戲與學習目標,製作期間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侯惠澤特聘教授率領的迷你教育遊戲團隊進行測試,並邀請基隆碇內國小、壽山高中等學校師生試玩體驗,在師生的意見回饋下完成此款情境學習桌遊。

即日起,歡迎各級學校及學校桌遊社團來函免費索取,索取資訊請詳見故宮官網及粉絲專頁。

https://pse.is/39tt4u


故宮首創文物桌遊「巡覓尋秘-乾隆皇帝要出巡」

國立故宮博物院 余佩瑾副院長 致詞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侯惠澤特聘教授率領迷你教育遊戲團隊,為故宮桌遊進行測試

「巡覓尋秘-乾隆皇帝要出巡」發表會上,邀請臺北市立平等國小的小朋友分享桌遊趣味!

桌遊以乾隆南巡為主題,讓玩家化身臣子,為皇帝規劃一趟有趣的文化旅程,也讓玩家在遊戲中認識故宮書畫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第一位抽象畫家莊世和老師於2020年11月18日清晨4點半左右安詳離世,享壽九十八歲。莊老師生前由家人捐贈一批文獻檔案予國立臺灣美術館,對於其創作與臺灣1940-1960藝術思潮與藝術運動的發展之研究提供相當寶貴的資訊。

莊世和1923年出生於台南,幼年隨家人遷居屏東。就讀潮州公學校時即顯露出繪畫天份,其後受到父親的鼓勵,於1938年赴日本川端畫學校就讀,習得素描等基礎繪畫技法,1940年再入東京美術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繪畫科,1943年再進升至研究科深造,廣泛接觸學習立體派、乃至超現實等日本1930年代以來的前衛藝術之現代主義思潮。

不同於日治時期多數臺灣畫家外光派寫實畫風,莊世和從立體派入手,並廣泛吸收前衛藝術,成為臺灣第一位抽象畫家。自臺灣美術史學家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綱》一書中曾指出,藝術家莊世和極可能是臺灣第一位以非具象作為創作走向的畫家。而學者蔣伯欣於〈前衛先行者—莊世和戰後作精選〉文中亦推論指出,莊氏應可謂為臺灣美術史中第一位抽象畫家。

莊世和1946年自工藝學院純粹美術部研究科畢業後返臺,曾參與何鐵華1952年所創立的「新藝術研究所」,教授並撰文引介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等繪畫形式,為1950年代初期臺灣少數積極推動現代繪畫之臺籍藝術家。莊世和個人創作可分期為:一、立體主義探索時期(1040-1952); 二、文學內涵的超現實主義時期(1953-1959); 三、超現實的抽象時期(1961-2020)。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其晚年1982年二件〈憶北海道之夜〉與1988年〈山的嗚咽〉抽象與超現實風格之油畫作品。1957年離開台北返回潮州任教,同年創立「綠舍美術研究會」、參與創設1961年「新造型美術協會」及1968年「南部現代美術會」等團體,至晚年仍持續參與地方藝術活動,撰寫藝術家評論,致力於藝術教育與拓展藝術理念的推動,對現代繪畫在南臺灣的推廣傳佈影響至深。

國美館梁永斐館長特別指出,其長子莊正國先生捐贈國美館一批莊世和一生中創作與藝術活動相關之文獻檔案,在莊世和老師逝世前獲得此具研究價值珍貴資料的捐贈,深具意義也令人感念。此批文獻檔案係由文化部委託蔣伯欣完成初步調查整理,包含藝術家記載藝術學習與活動的日記、筆記本、手稿、信件、剪報、圖像、照片、書籍、期刊等文獻資料檔案與物件,對於其創作與臺灣1940-1960藝術思潮與藝術運動的發展之研究提供相當寶貴的資訊。

https://pse.is/39yh2z


莊世和老師與家人104年於高雄市文化中心創型美展合影

國美館典藏之莊世和作品〈憶北海道之夜〉1982, 油畫, 91.0 x 72.5 cm

國美館典藏之莊世和作品〈山的嗚咽〉1988, 油畫91.0 x 72.5 cm

(藝文報報新聞發佈)


文章標籤

191ART雲端美術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